天下第一香-茉莉

当地人唤我“茉莉”,张口却仍是汉唐遗音,声如“美蕾”,又因我谐音“莫离”,不离不弃,时常被精心呵护我的人们,制成茉莉花膏和茉莉花茶,馈赠有情人。

天下第一香

福州山丘连绵,云雾缭绕,气候温暖湿润,闽江干流流经处土壤肥沃,因而此地种植的茉莉花格外繁盛,香气独特。据说宋时,福州已遍植茉莉,成为“茉莉之都”

北宋福州知府蔡襄诗云“素馨出南海,万里来商舶,团团末利丛,繁香暑中折”。福州乌山望潮峰,宋代福州太守柯述的“天香台”碑刻石壁至今依然矗立,见证着代代福州人对“天香”茉莉的欣赏。

宋张邦基《闽广茉莉说》记载“闽广多异花,悉清芬郁烈,而茉莉花为众花之冠,至暮则尤香。”茉莉多在黄昏后开花,夜晚更香,苏东坡根据茉莉花这一特性,给它另取了一雅号,唤做“暗麝”。宋代诗人江奎更是在《茉莉》一诗中赞誉“他年我若修花史,列作人间第一香。”

当时民间已把茉莉花当作“香料”妆饰服饰,宋张劭诗中有“绾成一点珠球好,添上松鬟浴后妆”,写的就是当时妇女用茉莉花放在自己浴后的头发上,使头发散发花香。也有人把茉莉花放在卧室添香,宋刘克庄的“一卉能熏一室香,炎天犹觉玉肌凉”描述的正是此景。

据法门寺博物馆香文化研究专家权飞介绍,春秋战国或者更早时期,中国人已经会运用将香料或鲜花浸入油脂制取香油、香膏的制香法,被称为“脂吸法”。这是中国古代早期最主要的制香制法,也被称为“冷吸窨制技艺”。如此制取的香油、香膏是古人保健、美容的无上佳品。

在现今福建地区,大量香料通过港口进入中国,又因为地处亚热带气候,当地香花香草的产量大、原料极其充足,在此地制作香油香膏,有极大的便利性。草本的香原料,不能直接使用,一般都需要通过脂吸法进行提取。此后,通过脂取加工,各种香料制作工艺、配方和用途扩充起来,从而形成香文化的跃进,其中就包括福州茉莉花香膏。

据国内改革开放后第一代调香师、四十余年专注古法制香的“福州茉莉花膏古法制作技艺的非遗传承人”郭斌介绍,“茉莉花膏,凝香于脂,即是古老的冷吸窨制手工技艺,需经凝脂、鲜花采选、窨花除花、静置储香等12道工序。”

郭斌说,傍晚采摘鲜花,层层挑选,留花型饱满的上品茉莉,给予适宜温度,使之能在夜晚9时开放。待花开香气最浓时,手工铺花于特制木框里,置于木框内嵌着的金黄色植物凝脂之上。鲜花吐香,其下凝脂吸香,一吐一吸便是“冷吸法”。木框层层堆叠,静置冷吸 24 小时,这个过程便被称为“窨花”。

24 小时窨制后,手动将凝脂上的花除去,再铺上新的茉莉花,重复 36 次,木框里金色的凝脂,吸收了成千上万朵的茉莉花香,方成香膏的原料。一瓶花膏,前后 72-90 天方能制成。将吸收了万朵茉莉花香的凝脂,收集起来,静置于地窖储香月余,便是珍贵的茉莉香膏。

古时,这样制出来的香膏,唯有王公贵族方可享用。将它放置到身体上,人的肌肤温度就能将其融化。涂抹在身上如同投身在茉莉花海之中。茉莉香膏,香味清新且温柔,淡淡萦绕鼻尖,身心都会随之放松。

唐刘禹锡曾作《为淮南杜相公谢赐历日面脂口脂表》,其中记载:“兼赐臣墨诏及贞元十七年新历一轴,腊日面脂、口脂……雕奁既开,珍药斯见。膏凝雪莹,舍液腾芳。顿光蒲柳之容,永去疠疵之患。”这里的面脂口脂,相当于如今的面霜。获皇家赏赐的大臣,会做谢表,感谢皇帝赏赐。从中可见,以古法制作的香膏,备受皇宫贵族及墨客佳人的喜爱。

相关产品:白柠檬醛E,合成薄荷脑,FJ081凉味剂FJ081凉味剂FJ091

中国/杭州/桐庐 蜂竞生物  联系17767155726,E-mail:hwl5726@163.com